上周日上午,每日商報小記者活動中心,“一次性干電池這個分錯了,它不是有害垃圾,應(yīng)該屬于其他垃圾……” 資深環(huán)保志愿者、原自然之友浙江小組組長徐逸軒拿著普通一次性干電池的圖片說。
這是商報實踐營組織的垃圾分類活動?,F(xiàn)場,徐老師與15名小記者分享了垃圾分類的相關(guān)知識,如杭州每天生產(chǎn)的垃圾數(shù)量、如何快速有效地進行垃圾分類等。與此同時,徐老師還指導(dǎo)小記者們進行廢紙再生實踐。
垃圾分類 從我做起
徐老師給我們講了一些關(guān)于垃圾分類的小知識,比如杭州市平均每人每天要產(chǎn)生一公斤的垃圾,加起來一天就會生產(chǎn)約12000噸的垃圾,數(shù)字實在是太驚人了!
接下來是游戲和實踐環(huán)節(jié)。在垃圾分分樂的環(huán)節(jié)中,我錯了3題,將3樣其他垃圾分進了可回收物的桶里。通過徐老師的講解,我對如何有效地進行垃圾分類有了更深的了解。
實踐環(huán)節(jié)是讓廢紙再生。先把紙漿撈到做紙的篩子上,用力地壓平整,再在上面加一些樹葉當裝飾,隨后,用毛巾吸掉水分,再用牙刷輕輕地敲打背面把紙敲下來,最后用電熨斗熨平。最終的成品,雖然邊邊角角沒有做得很平整,但這是我自己動手做的一張再生紙,有著重要的意義!
這一次垃圾分類活動,讓我感覺到垃圾分類的重要性和迫切性。同時,也讓我明白,垃圾分類要從我做起!
商報小記者(杭州市長壽橋小學(xué))李未然
小小的我和大大的“藍色彈珠”
周日上午,我參加了商報小記者“垃圾分類”的專題活動,學(xué)到了可愛的“小豬”垃圾分類法,還看到了超美麗的“藍色星球”。
徐老師讓我開動小腦筋,想象一頭小豬,第一種是給小豬吃了,還是活潑的小豬,那就是“易腐垃圾”;第二種是給小豬吃了,小豬就不能活了,那就是“有害垃圾”;第三種是不能給小豬吃的,那就是“其他垃圾”;還有一種,是可以回收再利用的,那不是垃圾,那叫做“可回收物”,就像我從幼兒園開始就一直收集的牛奶盒一樣。
徐老師還給我們看了一張照片,那是爸爸媽媽手機微信的開機畫面。在課堂上,我才知道,原來這是宇航員從太空中拍到的地球,好像一顆大大的水晶玻璃彈珠,那么美麗也那么孤獨,但是,從微信上,我看到還有一個小人兒在“藍色彈珠”的邊上,好像小小的我們一樣,陪伴著孤單的地球。
我也想一直努力,用小小的雙手,來保護我們美麗的地球媽媽。商報小記者(杭州市長壽橋小學(xué))金熙樂(記者 嚴斐 文/攝)
在海淀街道小南莊社區(qū),垃圾分類已經(jīng)成為了這里的新時尚。小南莊社區(qū)建立了全品類智能柜機分類驛站,用互聯(lián)網(wǎng)+模式助力垃圾分類,居民只需更多
2020-11-02 14:14:20